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以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为宗旨,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作为支 撑和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心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将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监 督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是保障学校心育工作按计划、有步骤、规范开展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水平,构建和 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心理教育制度化能保证教育人员落实到位,有人员保障,心理教育制度化也会使心理教育的开展有序进行,使心理教育常态化、持久化。
      学校的心理教育制度规定了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包含的目标、任务与内容,途径、原则与方法,课程实施与评价,心理测评及心理档案建立,心理教育组织机构、师资建设与培训等。
      从高中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还存在着制度建设总体滞后,规范性差,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不重视心理教育,随意性比较大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 高中’校心理教育的顺利开展。一些学校认为心理教育可有可无,是应付检査的“花瓶”,因此,学校的心理教育制度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点心理教育开展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也并未按此执行。还有一部分学校有制度保障体系,但并不很健全,使得学校心理工作的开展专业水平低,有序性、持续性差。高中校心理教育制度的 简单化、粗糙化制约了心育工作的良好运转,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目前,各高中校花了大笔资金建设心理咨询室,也配备了咨询教师,但缺乏组织管理和规章 制度,这个咨询机构能真正发挥作用吗?心理教育制度化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科学运转的基础,没有制度保障,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受到很大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一般分为制度的结构体系和制度的精神体系两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体系包括心理教育机构及其组织、管理的规章制度等,具体包括学校心理 组织机构、常见的管理制度如心理普查、心理咨询转介制度等方面。而学校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任务、教育原则是制度的精神体系。结构体系和精神体系共同 促进着学校心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