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于2015年6月26-2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北京心理学会联合承办。该委员会的建立及学术年会的召开旨在为心理学界、语言学界、外语学界、神经科学界和计算机科学界的研究人员和青年学子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跨学科平台,促进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成立大会于6月26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亚旭副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周晓林教授和学界前辈、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教授致开幕词。周晓林教授代表筹委会在致辞中强调了跨学科合作交流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建立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必要性,展望了委员会未来几年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发展前景。彭聃龄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三十年来国内语言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指出选择感兴趣、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持之以恒地工作下去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开幕式后,来自语言学界、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和计算机科学界的束定芳、杨玉芳、胡建华、杨亦鸣、袁毓林、毕彦超、王穗苹、陈林、刘宝林和李兴珊等专家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与会的400余名老师和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会场的学术氛围浓厚。

 

开幕式现场

 

        

周晓林教授致辞                                             彭聃龄教授致辞


    6月27日在北京大学王克桢楼以四个分会场的形式继续进行学术报告。来自国内外28所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心理所、曲阜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福州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牛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的研究者们就词汇加工和语言发展、句子和篇章加工、言语感知与听觉加工、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二语加工以及语言、情绪与认知等主题进行了48场报告,会场外同时展示了40多个墙报(poster),让参会的老师和学生们有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机会。
    在会后6月28-29日举行的培训班上,周晓林教授、李晓庆研究员和于宏波博士就语言认知研究的实验设计、论文写作、和ERP、EEG 时频分析和fMRI实验技术等内容与一百余名学员进行讲习与探讨,学员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是及时雨,对推动中国语言认知的实验研究功德无量。
    本次大会引起了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大会促成了与会专家和研究者充分、深入地交流、学习和讨论。大会的顺利召开对中国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几年中,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计划组织一系列国际、国内综合性学术大会和专题研讨会,组织实验研究技能和技术培训班,组织国际学术刊物中国语言认知研究特刊,切实为全国语言认知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子服务。